本報訊 67歲的趙大爺因膀胱疾病在山醫(yī)大一院就診,沒想到住院檢查卻發(fā)現已經因動脈硬化導致主動脈病變,隨時有血管破裂大出血的風險。6月 12日,記者 從山 醫(yī)大 一院 獲悉,該院血管外科首次嘗試“體外開窗主動脈覆膜支架腔內隔絕”治療,“修復”了患者主動脈。
趙大爺出現血尿十多天了,醫(yī)生檢查后初步考慮是膀胱腫瘤。然而,術前檢查中 ,醫(yī)生又發(fā)現趙大爺“主動脈弓及降部增寬”,經血管外科會診,血管造影檢查提示“主動脈廣泛粥樣硬化病變,并主動脈弓及胸主動脈多發(fā)穿透性潰瘍伴壁間血腫”,如果不盡快處理,患者隨時都有血管破裂大出血的可能,患者隨即轉入血管外科治療。
由于趙大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多年,并且還合并雙下肢動脈硬化和頸動脈硬化,為減少傳統(tǒng)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和并發(fā)癥,該科王貴明主任提出“體外開窗覆膜支架腔內隔絕”的治療方案。與開放手術相比,腔內隔絕避免了開胸、體外循環(huán)等帶來的創(chuàng)傷。之所以要體外開窗,是因為趙大爺主動脈弓有兩處大的潰瘍,其中一處潰瘍恰巧就在左鎖骨下動脈正下方,必須將覆膜支架開窗,讓窗口與左鎖骨下動脈精準對合,才能達到既封閉潰瘍又不影響左鎖骨下動脈正常血供的效果。
經過充分準備,6月4日下午,趙師傅被送入了介入手術室。全身麻醉后,醫(yī)生先在患者左側股動脈穿刺,行主動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證實患者主動脈弓和胸主動脈病變與術前一致,兩處較大的潰瘍已經穿透血管中層形成壁間血腫,隨時可能破裂。
隨后,醫(yī)生造影定位,選取位置打開一個1厘米的小窗,完成了覆膜支架腔內隔絕,支架開窗的部位精準地與左鎖骨下動脈開口對位吻合。經過幾個小時的手術,造影顯示支架放置位置良好,多處潰瘍已全覆蓋,主動脈弓上各分支血管血流正常。目前,趙大爺病情穩(wěn)定,正接受下一步治療。
據介紹,“體外開窗覆膜支架植入術”是對施術者的臨床經驗和手術技巧要求極高,屬于國內領先的血管腔內治療技術。該手術的成功是普通外科血管外科團隊向主動脈復雜病變腔內治療“禁區(qū)”的又一次成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