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為養(yǎng)老做些什么?”“開年什么值得買?”……2月19日,上述話題在某線上理財平臺的直播間里火熱展開。記者了解到,春節(jié)假期以來,多家金融機構在線上推出理財直播,觀看人次同比增長10倍多。
2月18日,記者打開一家金融機構的理財頻道,點擊進入直播區(qū),財富大咖秀、基金、保險等各種直播鏈接出現(xiàn)在眼前。參與者可以觀看目前正在直播的理財話題,也可以預約接下來即將開播的金融機構。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理財直播的運營主體多為基金公司、保險機構。從直播內容看,主要包括重點基金產品營銷、投資理念介紹、市場觀點分享、投資知識普及等。
“今年在太原就地過年,時間充裕了,所以我在節(jié)日期間觀看了理財直播,給自己充充電?!痹谔患襂T公司上班的韓晶說,“畢竟,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嘛?!?/p>
據(jù)了解,春節(jié)期間股市休市,不少投資者涌入直播平臺,一邊看直播,一邊交流分享理財心得,使得理財直播持續(xù)火熱。面對投資者的熱情,金融機構抓住機會開展營銷。2月18日起,33家金融機構把投教知識和百余款理財產品搬上某金融平臺,在開展更多場次理財直播的同時,還將推出多只新發(fā)基金。
山西證券投資分析師表示,普通投資者理財經驗相對不足,通過直播平臺學習相關金融知識,有利于提升投資水平,防范投資風險。
理財直播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但其中隱藏的風險隱患也不容忽視。
此前,監(jiān)管部門提醒,有的直播平臺對借貸產品、保險產品、理財產品等存在夸大宣傳行為,如“首月僅需幾元,最高幾百萬保障”“限時限量”等。有的直播營銷人員未能充分提示金融產品存在的風險、免責條款等,消費者可能在未充分知悉風險的情況下被帶動,購買了不適當?shù)慕鹑诋a品或服務。
面對各種風險隱患,投資者該如何做出理性選擇?業(yè)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可重點觀察理財直播主體、理財直播的銷售模式、理財直播內容。
理財直播主體涉及發(fā)布主體、運營主體、主播主體與互動人群,投資者可查看主播主體是否具有合法從業(yè)資質,盡量選擇正規(guī)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的專業(yè)人員。如果是金融機構委托其他銷售機構開展直播,投資者應查看該機構是否取得了合法資格。
理財直播的銷售模式有許多種,以保險直播營銷為例,銷售模式通常有網絡鏈接直接投保、線上引流到線下購買等。如果消費者通過視頻提供的投保鏈接自主完成在線投保,就要看產品銷售是否符合互聯(lián)網保險業(yè)務監(jiān)管辦法的規(guī)定。如果在線下購買,就應符合相關保險產品銷售的監(jiān)管要求。
從“理財直播”內容看,投資者應特別留意,直播中不得出現(xiàn)不實陳述或誤導性描述、不得片面宣傳或夸大宣傳、不得違規(guī)承諾收益或承擔損失。監(jiān)管部門提醒,金融產品與普通商品有所不同,一般需要根據(jù)消費者或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針對性推介,而直播帶貨模式下無法有效識別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對一充分溝通。因此,公眾不能盲目消費或沖動投資,而應審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shù)慕鹑诋a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