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藏過秘密文件的描花衣柜,打滿補丁的襁褓衣,泛黃的高考成績通知單,飄揚的拉丁舞裙……如果說歷史可以觸摸,那這些眼前的老物件無疑就是記憶的傳遞。百年太原,留下了許多飽含溫度的見證。它們承載著舊時光,附著著時代的深刻印記,沉淀著尋常的生活情感,記錄著光陰中的奮斗故事。2月18日起,太原日報社攜手山西時尚回響城市文化交流中心共同推出“老物件講述百年輝煌”大型融媒體專題。以物代史,邂逅這段百年奮斗歷程的珍貴見證,追溯太原百年的崢嶸歲月,窺見社會發(fā)展熾熱的歷程,訴說跨越時空的巨大社會變遷。
今日推出:【老物件講述百年輝煌】時間線|光陰百年(4)1992-2001
【1992年】

1992年2月8日,崔健的一聲“你何時跟我走”點燃了太鐵體育館,掀起了一場音樂狂歡風暴。

小田媽媽花3000塊給她買了一臺電子琴。
【1993年】

劉巧梅結(jié)婚當天,一改穿棉襖棉褲結(jié)婚的習俗,穿上了粉紅色婚紗

1992年太原的股市交易開始。賈軍萍在1993年3月24日開戶炒股,成為中國資深股民。圖為賈軍萍1997年的股票交割憑條。

張福堂所在的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了山西省委辦公大樓建設工程。該工程榮獲了山西省第一個國家建筑工程質(zhì)量最高獎——“魯班獎”。省委大樓工程被譽為“山西太原高層建筑的一座豐碑”。1993年五一勞動節(jié),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給山西省二建公司記“集體特等功”,張福堂榮獲個人”一等功”。圖為“山西省四化建設立功獎章”和立功證書。
【1994年】

1994年,李光金服務的印刷廠斥10萬元巨資買下了一臺當時最先進的辦公設備——方正386電腦,和一臺打印機。根植于北大的方正,始于激光照排科技基因,功名卓著,被稱為中國最牛校企,漢字擁抱計算機時代之功臣。

這一年,杜秀蘭家裝了一臺簡易煤氣熱水器,實現(xiàn)了在家洗澡的夢想。

1994年初太原“黃面的”上市運營,首批投放市場的“面的”出租車100輛,到同年四月已經(jīng)有800輛了,在并州城刮起了一股“黃色風潮”?!懊娴摹背鲎馄囋谔袪I運了將近四年,于1998年全部退役?!懊娴摹背鲎馄嚻泵骖~有幾種:五角的是黑色的,壹元是翠綠色的,貳元是大紅色的,另外兩種就是圖片中的藍色陸元和紅色拾元。
【1995年】

白雨明參加工作,月工資300塊,第二個月湊夠600塊,買了捷安特自行車

畢業(yè)于太原師范幼師班的郭連瑛,學著中央臺的育兒節(jié)目,用家里給孩子們做衣服剩下的布塊和縫紉店找來的邊角料,拼湊起來這個百衲被,用它開發(fā)孩子的視覺、觸覺。

1995年劉慧還在上小學,課外輔導班離家遠,父親就給她買了這個銀灰色的是漢字傳呼機,主要用來聯(lián)系接送的時間、地點,免得她著急。
【1996年】

梁寵嫻在青松合唱團演唱迎接香港回歸的曲目《百年滄?!?/p>

黃海波在寬銀幕看大片《泰坦尼克號》。不久她買了一顆同款“海洋之心”,不過是水晶做的。

上中學的張振華聽著劉德華、張學友、張信哲的歌。
【1997年】

歷史的時鐘指在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對香港恢復和行使主權(quán)。高玉平收看了電視直播后特別激動,為了紀念這一莊嚴時刻,特意托朋友買了這塊懷表珍藏起來。

香港回歸后,去香港買表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時尚。買來戴在手腕上的時裝表早已不知去向,而這塊紀念表卻成了閻天舒過去歲月的紀念。

孫向東報名學車,第二年他拿到了駕駛牌照。圖為孫向東(左一)與同期學員及教練合影

朱根牛家在羅城村后面辦養(yǎng)雞場,收了雞蛋在家里賣。時間長了,周邊村民和化肥廠職工認下門都來家里買。這臺秤就是當時用來稱雞蛋的。

李琳出生。媽媽抱著她一起看剛開播的《快樂大本營》。
【1998年】

這只高盧雄雞,是1998年法國世界杯吉祥物。王映東哥哥在高中時期山大附中足球隊的隊友,當時在北京一家外貿(mào)公司工作, 1998年去法國看世界杯,回國時給王映東帶的這份珍貴的禮物。

栗建崗與幾位伙伴懷著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太原,學習美發(fā)手藝。現(xiàn)在他擁有一間獨立工作室。
【1999年】

這件毛衣是1999年女兒結(jié)婚前,高永青給女婿織的。用了一斤七兩毛錢,在旱西關(guān)商場買的,十八九塊錢一斤,用一個星期織了出來。

李丁香女婿參加1999年山西針織廠舉辦的廠慶70周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活動時領(lǐng)到的紀念汗衫。如今穿來都是回憶。
【2000年】

這一年,趙伊琳終于擁有了第一個芭比娃娃,是過生日那天媽媽帶她到華宇購物中心買的。她們陪伴趙伊琳度過了快樂的少女時光。

楊建斌在燕興商場買了一臺嘉陵摩托車,每天往返于家庭和電車公司之間,感受風馳電擎的速度。

吳翠娟買了個MP3,掛著耳機走哪兒聽哪兒。
【2001年】

自1998年10月開始,太原市委、市政府開始對汾河太原城區(qū)段長約6公里(勝利橋—南內(nèi)環(huán)橋)范圍進行治理美化建設。昔日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季節(jié)性河流變成了靚麗的汾河景區(qū),成為太原地標“名片“。太原市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2001年12月,建設部授予汾河景區(qū)“中國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獎”。 2002年5月,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署授予汾河景區(qū) “2002年聯(lián)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稱號獎”。(照片來源山西頭條微信公眾號)
總策劃:宋立綱
策劃:郭叔增 申建宏 孔莉萍
執(zhí)行策劃:黃海波 麻毓筠 王春宇
執(zhí)行總監(jiān):麻毓筠 賈軍紅
老物件提供:山西時尚回響城市文化交流中心
制作:黃海波 王春宇
照片及文章版權(quán)所有:太原日報社、山西時尚回響城市文化交流中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