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晉商博物院“鏢局護商”展廳,9歲的瑤瑤在手掌般大小的記事本上,一筆一畫地臨寫下一個“鏢”字,她左看看右看看,滿意地點點頭,翻開新的一頁紙,尋找另一個學習目標。這個恰逢中小學生學期過半的周末,不少學生走進各類場館,帶著一個或大或小的研究課題,在研究性學習中體驗樂趣、增長知識。
13日上午,晉商博物院一間展廳,太原十二中10余名初一年級學生饒有興趣地聽工作人員講“義方彝”的故事。順著工作人員梁若飛的提醒,學生們的視線從精美的器身移至墻上有關(guān)這件青銅器銘文的介紹上,“武王賜義貝卅朋,這里的‘貝’就是西周時候的錢,而這個“朋”,指的是早期貨幣的計量單位?!眲倓傞_始學歷史這門課的學生,親眼見到器體厚重、紋飾精美的青銅器,再聽專業(yè)人員講解一段“冷知識”,都情不自禁地直呼“太贊了”。
“孩子有一個‘小錢幣與大歷史’的實踐作業(yè),盡管坐在電腦前查閱資料可以完成作業(yè),但是她和許多同學都選擇了走進博物館,看看錢幣的實物,聽聽錢幣的故事,增加一些對歷史知識鮮活的認識和理解?!睂W生家長周女士陪著女兒,對孩子和她的同學們這種重視實踐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很是欣賞,“家門口的博物館是資源豐富的另一種課堂,在這里,孩子的眼界會慢慢被打開,知識面也會越來越寬?!?/p>
貝幣、刀幣、布幣、秦半兩……“錢幣形態(tài)的變化,反映著不同朝代商業(yè)經(jīng)濟的演變。注意觀察不同歷史時期錢幣鑄造的精致度,那些字紋清晰、形狀規(guī)整的錢幣,會來自一個什么樣的朝代?”梁若飛不時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們思考。“研究性學習讓我獲益匪淺,升級一下學習方式,一塊很小很小的知識,讓我可以知道的很多很多。”一名姓王的同學說。
13日,太原成成中學明德書院日新學社高一高二年級28名學生的研學目的地之一是晉商博物院?!巴瑢W們注意觀察‘日昇昌’票號的名稱,不論從左往右讀,還是從右往左讀,都是:日日升日日,寓意為‘生意如日東升,蒸蒸日上’?!彪S行歷史老師講解道。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曾高度評價過‘晉商精神’,誠實守信、開拓進取……晉商精神的背后,有怎樣的晉商文化?我們希望學生們主動走進博物院,通過沉浸式學習方式、自主探究,來增補對歷史學科更多的認知。”成成中學副校長劉琦說,“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們會帶著提前設(shè)計的研究課題,以任務(wù)為驅(qū)動查閱資料,融入到社會中,經(jīng)歷主動學習、自主探究,進行高階學習、深度學習,更好地接受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這種學習的優(yōu)勢,還體現(xiàn)在跨學科方面,走進博物館,學生還能夠充分感知這里的一草一木、建筑、園林、文化,學科知識的拓展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同時,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們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發(fā),素養(yǎng)得到提升,有助于更進一步增強政治認同、涵養(yǎng)家國情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