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112°33′
北緯37°54′
這里是我的家鄉(xiāng)
太原

三山環(huán)繞,一水中分
繁華的都市與自然美景和諧共生
就是這座山水宜居之城
每天都上演著各種新鮮事
一點一滴
匯聚成忙碌而充實的一年

這一年許許多多的瞬間
給予我們深深的撫慰
2021年即將過去
讓我們重拾那份溫暖與感動
建黨百年
奮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太原
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英雄之城
在這一年
隨處可見紅色元素
表達著莊重,釋放著熱情
各單位、社區(qū)、學校
以歌獻黨、重溫誓詞、知識競賽
黨史學習、表彰大會、文藝匯演
回顧中國共產黨奮斗百年的光輝歷程
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太原古縣城開城
鳳凰涅槃鳴祥瑞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
經歷鳳凰涅槃的太原古縣城
5月1日再次驚艷世人
這座延續(xù)晉陽文脈的古城
白天
熱氣騰騰,市井百態(tài)
傍晚
讓你一秒夢回千年盛世
濱河自行車道通車
低碳出行綠色生活

5月1日
全長75公里的
太原市濱河自行車道投入使用
兩條紅絲帶“鑲嵌”在汾河兩岸
成為太原一道靚麗風景線
市民通過騎行
既享受交通便捷
達到健身和通勤的目的
又可暢享
路在景中,景在路中的美妙感受
雙塔公園開園
北方園林移步換景

7月9日
雙塔公園(一期)開園
一幅生態(tài)建設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這里將成為海內外游客
了解和感受太原
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會客廳
佛首回家
相隔千年宛如初見

7月24日
流失海外近一百年的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家”
這是近百年來
第一件從日本回到祖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
低眉一笑的背后
是一段滄桑的往事
總有一天
流亡的文物都會回歸故里
那縷1400多年前的光
會重新照耀華夏
太原擔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8月7日
老軍營小區(qū)一居民核酸檢測為
單靶標陽性(N基因)
此消息打破了太原人周末的平靜閑適
拉響了疫情警報
在各部門的快速聯動和居民的有序配合下
僅19小時恢復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
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太原陣地”
文明交通
用速度化解距離

太原地鐵2號線開通以來
已經成為城市交通動脈中的重要血管
它呼嘯而來,疾馳而去
而在地表之上
電動公交車、電動出租車、公共自行車
組成了通達四方的立體交通網絡
2021年8月9日我市還成為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
鮮活有力的城市脈搏中
川流不息的太原人
每天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故事
鐘樓再現
撫今追昔恍若隔世

如果說
繁華、老字號、商賈云集
是鐘樓街的昔日印記
那么
歷經一年又四個月修復改建后的鐘樓街
融合、新業(yè)態(tài)、大型商圈
就是它的現代符號
9月19日正式回歸的鐘樓街
魅力無限、光彩綻放
“強磁場”效應吸引著人們來到這里
用特有的情懷
重新審視、打量著這條承
載著滿滿回憶的老街
汾河四期開放
錦繡太原城未來可期

悠悠汾河水
貫穿著整個太原城
汾水養(yǎng)育千年并州
也見證了太原的城市發(fā)展
從1998年的汾河生態(tài)修復治理一期工程
到如今的四期工程
已經把汾河景區(qū)長度延伸到了43公里
至此汾河太原城區(qū)段治理已全面完成
太原,正走向騰飛
太原速度
災害無情人間有愛

10月的太原
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
5天時間全市平均降水量185.4毫米
總降水量相當于99個西湖水傾瀉而下
全市受災人數165997人
市應急管理局綜合救援隊從決定成立
到第一梯隊趕赴第一救災現場
清徐縣孟封村
僅用了40分鐘
隨后還有
身穿紅馬甲的黨員志愿者在
緊張有序地清淤、除障、搶通、搬運
救災隊伍不斷壯大
崇德向善、守望相助蔚然成風
暖心食堂
社區(qū)小食堂民生大文章

在今年年底前
我市將建成140個社區(qū)食堂
這些社區(qū)食堂開在居民區(qū)
方便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上班族
明廚亮灶、干凈衛(wèi)生
餐品新鮮、美味、可口
對特困、獨居、孤寡、高齡、失獨老人
有就餐優(yōu)惠
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

這一年
我們有太多的驚喜與感動
2021年
感謝有你
2022年
心懷感恩,繼續(xù)前行
監(jiān)制 琚宏 賀子俊
攝影 賀子俊 葛馳 賈麗娟
文案 張瑜
配音 梁雨曚
制作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