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風,吹綠了青山、吹艷了花朵、也吹響了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古交電廠“雙碳”路上逐綠前行的號角。
近日,古交電廠再次順利通過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的年度大考,交出了“盈余碳配額150萬噸、創(chuàng)造價值近億元”的優(yōu)異成績單。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一支求真務實、專業(yè)敬業(yè)的團隊——古交電廠發(fā)電管理部碳資產管理團隊。
摸石過河 搭建體系
2021年7月,在我國碳排放結構中占比最大、降碳壓力最大的發(fā)電行業(yè)率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碳排放權因其稀缺性、流通性被賦予了商品屬性,成為一種新型資產——碳資產。碳資產管理得當,能降本增效、保值增值,反哺企業(yè);反之,則可能產生碳負債,需用真金白銀購買第三方碳配額,增加運營成本。
作為總裝機容量3120兆瓦,年發(fā)電量約150億千瓦時的古交電廠來說,碳資產管理“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成為亟待破解的課題。
“首要任務是通過研究國家政策,健全完善碳資產管理體系,理順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職責與流程……”深深感到碳資產管理“建章立制”任務急迫的發(fā)電管理部部長劉澤軍說。團隊成員破題開路,結合各自分管工作,深入研究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下發(fā)的《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fā)電設施(征求意見稿)》等規(guī)范文件,只用一個月就編寫完成第一版《碳資產管理辦法》?!掇k法》不但確定了碳管理專門組織架構,規(guī)范各個崗位的職責,還建立碳排放相關數據報送、排放核算及文檔保存體系,填補了碳資產管理上的空白。因其“注重基礎,強調應用”,成為公司發(fā)電系統部門內重要參考性文件。
摸清家底 精益管理
千里之行積于跬步。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路上,全面摸清“碳家底”,是古交電廠綠色發(fā)展迫切需要邁好的第一步。
作為全國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電廠,全廠六臺機組全年消耗低熱值煤約850萬噸,且來煤結構多元、煤種復雜。以配制月度縮分煤樣為例,如果因操作不規(guī)范導致配煤誤差超0.001克,偏差1%,將影響公司碳資產價值在100萬元以上。團隊交叉驗證全廠十幾臺煤質化驗儀器的原始數據和記錄臺賬,確保全年1萬多條煤質分析報表,近20萬個數據準確無誤。
“煤炭化驗采樣制樣工作至關重要,僅電廠三期兩臺機組每年要對5000多個入爐煤樣的熱值、硫分、水分、灰分等數據進行化驗分析?!惫沤浑姀S三期化驗室負責人張麗紅介紹。碳資產管理團隊定期開展采制化人員業(yè)務培訓,形成了從“采樣—制樣—化驗—數據審核上報—完善相關臺賬”的基礎操作體系,進一步規(guī)范了關口計量的合法性,延展了數據鏈完整性。2022年3月,發(fā)電管理部專工焦宏偉,在數據比對中發(fā)現檢測中心出具的數據與電廠交叉互檢數據異常,經過反復核對,電廠增盈碳配額6.4萬噸,挽回經濟損失384萬元。
數智支撐 點“碳”成金
傳統火電企業(yè)碳排放量的核算需要從燃料信息系統、生產系統、經營系統等多個系統取數,存在人工核算時效性低、準確性不高等問題。
項目團隊以2022年3月至8月的內部碳盤查數據為依據,與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探索打造出古交電廠數字化碳資產管理平臺,該平臺實現了包括碳核查、碳目標及碳資產在內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了碳資產管理效率。
按照現行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火電企業(yè)的供熱量越多,分配的碳配額資產就越多。碳管理項目團隊根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精準測算電廠供熱量,提出技術改造指導,挖掘碳配額潛力,提高了碳配額額外收益,降低了碳排放履約成本。
目前,古交電廠煤電機組已全部實現“三改聯動”目標,供熱能力達2600萬吉焦,占到了我市集中供熱面積的三分之一,替代了供熱區(qū)域內321臺分散燃煤采暖鍋爐,每年節(jié)約標煤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8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3萬噸,減少粉塵2.9萬噸,為改善省城的空氣環(huán)境質量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