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養(yǎng)生應順應時節(jié),夏天該熱就熱,該出汗就出汗。三伏天應順著季節(jié)規(guī)律,用“熱養(yǎng)法”以熱制熱,健康消暑。
1.多喝熱茶
冷飲只能使口腔感到?jīng)鏊?,由于血管受冷收縮,反而降低了身體散熱的速度。而喝
熱茶或熱水能促進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溫度不應超過60°C。
2.吃點熱食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處方"。
生姜有助于溫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溫性調(diào)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點。
羊肉、牛肉等熱性的肉類,也可以溫陽散寒,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有牙痛、上火、發(fā)燒等癥狀,或者體質(zhì)偏熱的人應忌食。
3.洗熱水澡
熱水洗澡會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排熱。水溫一般控制在30°C左右為宜,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幫助身體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
4.熱水泡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泡腳時適宜水溫為42°C~ 45°C,以溫暖舒適為宜。
5.做做艾灸
中醫(yī)認為,“三伏天”施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養(yǎng)生效果。施灸時適量出汗,體內(nèi)的暑濕也隨之排出。灸完后喝一些溫熱的薄荷葉水,身體會感到無比清爽。
6.適當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運動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diào)節(jié)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選擇慢跑、太極、健走、游泳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建議早上或傍晚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氣血。
夏季如果覺得汗流浹背、食欲減退,試試專家推薦的解暑法,不用把空調(diào)開到最大,也能“自然涼〞。
少量多次補水
夏季應多喝水,但注意不要一次補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建議先喝一兩杯水,隔半個小時再喝。水溫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涼。
吃“苦”開胃
進入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中醫(yī)認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夏季養(yǎng)心。
苦瓜性寒,體質(zhì)較差、脾胃虛賽的人不宜多吃。
別太貪涼
空調(diào)太冷容易引起多種不適,最好調(diào)到26°C左右,或保證室內(nèi)外溫差別超過7°C。讓空調(diào)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重點護好頸、背、腹、腰、膝蓋等部位。
大汗淋漓后,不要沖冷水澡。盡量少吃冷飲,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正午到下午3點之問。
衣物選棉麻材質(zhì)
衣服的材質(zhì)會影響汗液蒸發(fā),推薦寬松、吸濕性好的棉、麻絲等材質(zhì),或者選擇透氣性強的合成纖維材料。
晩睡早起
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而是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晚上11點半前入睡,早上6、7點起床較好。
中午可以午睡30~60分鐘,有利于氣血平衡,幫助補充體力。
心靜自然涼
高溫酷熱天氣,人們易出現(xiàn)心煩意亂、無精打采等“情緒中暑”跡象。靜坐、澆花、讀書、聽音樂等都有助緩解煩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