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天氣轉涼,晝夜溫差變大,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開始進入流行季。10月23日,市疾控中心發(fā)布健康提示,廣大市民要做好個人防護,重點加強對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支原體肺炎、諾如病毒感染等傳染病的預防。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傳染源主要為新冠病毒感染者,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密閉不通風環(huán)境中會通過氣溶膠傳播,感染新冠病毒后主要會出現(xiàn)發(fā)熱、干咳、乏力、嗅味覺減退、鼻塞等癥狀,老年人及伴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癥率高于一般人群。專家建議,市民要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場所定時開窗通風,做好居室日常衛(wèi)生;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狀況,如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乏力、咽痛、嗅覺味覺減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癥狀時,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避免帶病上學或上班,視情況及時到發(fā)熱門診就診;保持規(guī)律作息,適當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態(tài)。
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是重癥的高危人群。流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咳嗽、咽痛、身體酸痛、乏力、頭痛等癥狀。專家建議,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勤洗手,常通風,多喝開水,加強戶外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員密集場所,避免過度疲勞和受涼;咳嗽、打噴嚏時,要使用手帕、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如出現(xiàn)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認真落實晨午檢、病因追蹤、病愈返校、通風消毒和病例報告等措施,關注學生身體健康;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并發(fā)癥最有效的手段,10月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期,建議老年人、學生、兒童等人群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預防支原體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潛伏期1周至3周。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在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時的分泌物中均可攜帶病原體。肺炎支原體感染以發(fā)熱、咳嗽等為主要癥狀。人群對肺炎支原體普遍易感,但好發(fā)于5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專家建議,盡量避免到人員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好口罩;咳嗽、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擋,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帶蓋垃圾桶中;注意手衛(wèi)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清潔洗手,如果沒有流動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劑等擦拭消毒雙手;常通風,每次通風不少于30分鐘;適量運動,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學校、幼兒園等重點場所要注意通風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潔消毒工作,加強健康監(jiān)測,避免出現(xiàn)聚集性感染。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諾如病毒感染潛伏期相對較短,通常為12小時至48小時,最常見癥狀是腹瀉和嘔吐,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fā)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通過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也可以通過糞口途徑(包括攝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環(huán)境而傳播。專家建議,要把好“病從口入”關,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潔食物,生熟食品要分開,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燙,剩飯剩菜要加熱后再吃,餐具要經常消毒;飲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證飲水衛(wèi)生,不喝生水;及時清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物品及環(huán)境消毒;托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要加強食品及飲用水安全管理,食品從業(yè)人員出現(xiàn)腹瀉、嘔吐等胃腸不適者應暫時脫離崗位,做好班級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登記工作,一旦發(fā)現(xiàn)兒童、學生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癥狀,要及時將患者送到醫(yī)院診治并報告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