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太原馬拉松起點設置在迎澤大街,這是太馬辦賽史上的第一次。
在太原縱橫交錯的城市交通里,迎澤大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在講究對稱傳統(tǒng)的中國城市布局中,迎澤大街是太原這座城市的中軸線。賡續(xù)文脈,生生不息,迎澤大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始終勇立潮頭。而今,剛剛完成維修改造的迎澤大街,又煥發(fā)出新的光彩,相信遠道而來的“跑馬人”,穿梭于這條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的街道,定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心跳與脈動。
承載夢想文脈綿延
認識一座城市、一條街道,跑步或許是一種好的方式。
迎澤大街,原先為一條連接迎澤、承恩兩座城門的環(huán)城土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太原迎來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時期。為改變舊時街巷封閉不暢、觀瞻不佳的閉塞格局,一項規(guī)劃寬度為70米的主干道工程啟動。同時,為了紀念宋代建設的迎澤門,這條大街被命名為“迎澤大街”。
最先建設的迎澤大街,為五一廣場至迎澤大橋段。直至上世紀70年代,隨著新太原火車站的落成通車,五一廣場至建設路段才被打通。上世紀80年代,隨著迎澤西大街延伸取直工程的實施,東起迎澤橋頭,西至下元丁字路口的迎澤西大街形成。1996年,迎澤西大街打通工程開工,從下元路口一直通向西山腳下。也是在這一年,服役40多年的迎澤大橋,連同旁邊抗戰(zhàn)時期的洋灰橋,也一并爆破拆除,于1997年重建了路面更寬闊的新迎澤大橋,為太原人的十里長街夢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07年,迎澤大街迎來首次全線改造升級,將原有車道擴至寬敞的雙向8車道,通行能力和整體形象大幅提升。
這條歷經(jīng)滄桑的大街,在時間與空間的縱橫交錯里,在每個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心中,向著美好的未來,不停地延伸。它承載了幾代太原人共同的城市記憶。
活力長街邂逅風華
晨光微熹,當?shù)谝豢|陽光溫柔地灑在迎澤大街上,金色的光芒與街道兩旁“鍍金”欄桿相互映襯,這條古老而又年輕的街道顯得分外妖嬈。
“迎澤大街很多地方都值得打卡!像橋頭堡、太原火車站地下通道等,感覺上街就能來場‘微旅行’!”趙心怡是太原小有名氣的“網(wǎng)紅”,迎澤大街近來成為她首選的打卡地。歷時110余天、于9月11日全面完工的迎澤大街維修改造工程,讓大街華麗轉身,完美蛻變!
古典雅致、金黃底座的華燈,香檳色的城市家具,迎澤大街猶如一條金色的綢帶,穿梭于太原城的心臟地帶,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完美融合。沿線新建、煥新的42處口袋游園、街角綠地,如同鑲嵌在城市中的綠色寶石,不僅美化了環(huán)境,更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家住糧食局宿舍的李愛明,親眼見證了自家樓前的綠地變身為“城市小游園”:“移除舊有灌木,增添了石制桌椅,通過拆圍透綠,游園面積足足有原來的兩三倍大,加之古風古韻的小品設計,好似蘇州園林。”干凈整潔,綠蔭環(huán)抱,花團錦簇,一步一景,完成維修改造的迎澤大街,演繹著賽事文化與錦繡太原的完美融合。
沿街而行,兩旁的地標建筑如省委、省人大、太原火車站、五一廣場、迎澤公園等一一映入眼簾,仿佛在默默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厚度達8厘米的花崗巖人行道磚,美觀大方,更有厚重感。人行道與公園、游園的無障礙連通,讓這條大街更加親民。
從“迎澤門”專屬LOGO到祥云紋設計,再到迎澤大橋漢白玉欄桿上雕刻的“古晉陽八景”,每一處細節(jié)都仿佛在訴說著太原的千年故事。在太馬賽道的起點,可以看到按照原始風貌修復的太原火車站,米黃色和白色真石漆的涂裝,讓建筑恢復了原有色彩,仿佛時光倒流,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風采。
從高處俯瞰,改造后的迎澤大街愈發(fā)寬闊、潔凈、亮麗,以筆直的姿態(tài)延伸至遠方,盡顯現(xiàn)代大都市的繁華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