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新聞縱橫

“老巷煙火繁華”系列報道16

馮智熗鍋面:熗在鍋里 香在面里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記者 孫耀星 攝影 張昊宇 2024年07月26日 19:49

店面外景

細心服務(wù) 認(rèn)真做面

萌娃吃面 開心不已

  中午時分,在桃園二巷秀水街商場東門附近,陸續(xù)有人走進一家名為“馮智熗鍋面”的小飯館。并不顯眼的門臉上,掛著一副棕色的復(fù)古木刻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腹?jié)M心高獨當(dāng)一面”,下聯(lián)是“湯鮮味正共享三生”,橫批是“老太原熗鍋面”。

  都說“碗中天地寬,面里扭乾坤”。熗鍋面店主馮智做熗鍋面的初衷,就是想最大程度還原記憶中的味道。

  煸出老味道

  馮智今年48歲,家住尖草坪區(qū),是地道的太原人。他說自己從小就很愛吃,兒時記憶中每次跟著大人參加鄉(xiāng)鄰們的紅白喜事,宴席最后那碗湯鮮味正、香氣四溢的熗鍋面總讓他久久回味,但他長大后卻很少能吃到記憶中那樣正宗的味道。自己原是干安裝工作的,跟餐飲業(yè)八竿子打不著,但骨子里“吃貨”的本性卻讓他對于能經(jīng)常吃到一碗地道的太原熗鍋面有了執(zhí)念。后來他終于找到了一位能做出正宗味道的國營飯店的老師傅,經(jīng)多番努力后,用誠意打動了對方,開始拜師學(xué)藝。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認(rèn)真學(xué)習(xí),他掌握了熗鍋面的精髓,于2013年在漪汾小區(qū)租了一個面積為30多平方米的店面,經(jīng)營起了熗鍋面館,夢想正式開啟。

  馮智說,想要熗鍋面地道美味,離不開烹飪細節(jié)的嚴(yán)格把控。熗鍋在烹飪術(shù)語中又稱“炸鍋”或“煸鍋”,是指將姜、蔥、辣椒末或其他帶有香味的調(diào)料放入燒熱的底油鍋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時下菜料的一種方法。太原熗鍋面經(jīng)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在湯頭上下足了功夫。首先是湯料的準(zhǔn)備,要選取上等的剔骨豬肉、豬大骨,將其冷水浸泡幾小時發(fā)出肉血,后加入生姜等調(diào)料上火冷水熬煮兩三個小時,其間需要人不斷將肉浮沫撇干凈,一直到肉湯清澈為止。肉湯熬制期間還需要同時熬制一兩個小時的熗鍋油。接下來便是調(diào)制熗鍋成湯,以煮肉湯為底湯,加入清高湯混合,文火加熱的同時撇沫。再加入調(diào)配好的花椒、大料等調(diào)料,熬煮出香氣后撈出。燒至湯開后將胡椒、醬油等放入,最后加入調(diào)試好的熗鍋油,再熬制一小時后繼續(xù)撇沫,最終一鍋味道正宗的熗鍋湯就制作好了。

  吃面先喝湯

  一碗正宗熗鍋面,荷包蛋搭配著豆腐、海帶、瘦肉絲等配菜,漂著些許蔥花、香菜,面條筋道爽滑,湯頭咸香厚重,看起來營養(yǎng)豐富、色香味俱全。泛著油花的湯汁流進胃里,咸香味一下子就在口腔中炸開,挑起一筷子面條,口感和味道整個層次瞬間提升,再搭配上一份“靈魂”燒肉。一口湯,一口面,再來一口肉,幸福感油然而生。

  馮智介紹,太原熗鍋面因熗鍋烹湯而得名,該湯具有冬時避寒、夏時祛濕的食補功效。吃熗鍋面素有“吃面先喝湯”的講究。要想做出真正的太原熗鍋面,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對于馮智而言,如今喝的每一口湯,都是從前的味道,吃的每一口面,都有從前的回憶?!拔兜朗且环N記憶,一種鄉(xiāng)愁,它能讓人念念不忘,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從未改變、歷久彌香?!彼f,對于許多太原人而言,一碗正宗地道的太原熗鍋面,就是悠遠溫馨的童年味道。

  為了最大限度做出正宗味道,馮智除了在湯上下功夫,在其他細節(jié)上也是樣樣講究。比如熗鍋面里的肉絲必須選擇豬前后腿瘦肉,在半凍的狀態(tài)下切出的肉絲最理想,基本都是三四毫米寬度;豆腐油炸之后先切片再切絲,海帶泡發(fā)后先卷好后切絲,保證其長短規(guī)格大體一致;蔥花必須只要蔥白不要蔥綠,才能保證味道足夠濃郁;和面時要加入鹽和雞蛋,才能保證面條更加筋道爽滑的口感……所有這些細節(jié)看似繁瑣,卻都是成就正宗美味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燒肉是靈魂

  “就喜歡這個熗鍋面,很像小時候的味道。面不夠吃還能一直免費續(xù),很劃算。從漪汾小區(qū)追到玉河街,又追到瓦窯街,再追到秀水店,跟著吃了十來年也吃不膩……”正在店里吃熗鍋面的張大爺說話間猛喝了一口湯,滿足地笑了。因味道純正,馮智熗鍋面店址雖然幾經(jīng)變遷,顧客卻反倒越來越多。2013年開在漪汾小區(qū)的店鋪,因為2015年小區(qū)改造,遷址到和平北路玉河街口。2016年在桃園二巷秀水街商場附近又開了一家分店。2022年夏天,和平北路瓦窯街口也開了一家面積更大的店,后來又合并了玉河街店。這里除了招牌熗鍋面,還加入特色打鹵面,成為擁有一日三餐的特色店。還有油糕、湯餃、豬頭肉夾餅等各種特色美食。

  馮智說,人們來這里從早餐就吃上打鹵面了,為了保證口感,打鹵面里面的金針菇、木耳、鮮口蘑、燒肉、韭菜、韭黃、海米,樣樣細節(jié)都需要把控到位。比如香菇必須使用干香菇來泡發(fā),泡發(fā)后的水做鹵湯才能更具風(fēng)味。肥而不膩、香糯可口的燒肉作為打鹵面的靈魂,其肉湯也是鹵湯的原料。除了這些,炒撥爛子是馮智熗鍋面店里的一大招牌:鐵鍋里加入新鮮的菜籽油慢慢升溫,倒入撥爛子用小火慢焙,直到漸漸焙成金黃色,炒好裝盤的撥爛子焦香可口讓人回味無窮。在馮智看來,燃氣火苗是炒撥爛子好吃的關(guān)鍵,沒有燃氣不見明火炒出來就沒了“鍋氣”,缺了靈魂。瓦窯街店里沒有燃氣,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馮智只在有燃氣的桃園二巷店推出炒撥爛子,每到用餐時間,點此主食的食客絡(luò)繹不絕。為了保證品質(zhì),店里每鍋最多只能炒兩份,供不應(yīng)求只好進行限量。在馮智看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世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馮智說,做餐飲早出晚歸原本非常辛苦,但自己憑著“吃貨”的特有興趣,硬是將其變成了一種美好的享受。每做好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看到食客用餐時一張幸福的笑臉,自己瞬間就會覺得人間值得、三生有幸……

(責(zé)編: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