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有不少市民計劃在這一天放棄開車,選擇公共交通,主動給道路和環(huán)境減負。記者采訪得知,不止“無車日”,日常生活中,步行、騎行、坐地鐵或公交車等,同樣受到越來越多人青睞,綠色出行蔚然成風(fēng)。
養(yǎng)成習(xí)慣
清晨7時許,29歲的市民陳欣外出,在小區(qū)門口騎上一輛公共自行車。慢行10分鐘,到達地鐵2號線站點。乘坐20分鐘的地鐵,再步行5分鐘,到達單位。一路上,毫不匆忙,所耗費的時間也沒明顯增加。她笑著說:“我每天這樣上下班,已經(jīng)堅持1年,比開車輕松多了。”
同樣,家住露澤園小區(qū)的杜剛,自從體驗過綠色出行的樂趣后,便很少開車。他表示,開車遇到早晚高峰,多少會堵車,心情受影響?,F(xiàn)在只要路程不超過20公里,都會騎電動自行車或共享單車,去哪兒也方便,還能看到平時開車看不到的風(fēng)景,很解壓。這個習(xí)慣,他決定一直保持下去。
靈活切換
市民劉先生注意到,身邊越來越多人選擇放下方向盤,靈活選擇“步行+公交”“自行車+地鐵”“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接駁出行。
這個變化得益于我市日益完善的交通網(wǎng)絡(luò)。地鐵,只需聽幾首歌的時間,就能從南走到北。很快,另一條地鐵線路就要開通;公交,線路越來越密,串聯(lián)起大街小巷;騎行,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任由選擇。
“太原的公交運行網(wǎng)真‘密’,坐公交車到哪都很方便,沒必要開車?!币恍┩獾赜慰?,逛過太原后,第一印象是太原的交通真便捷,各種公共交通工具隨意切換,難免心生羨慕。
沿途皆景
市民郝文娟愛上綠色出行,除了對身體有益,還有一個理由。她發(fā)現(xiàn),相比開車,騎車慢行,不用刻意尋找,就能與街頭巷尾的美景不期而遇。
近幾年,太原的街頭游園、綠地“遍地開花”,每一處都是風(fēng)景如畫,路過一瞥,總能見到驚喜。出行經(jīng)過這樣的環(huán)境,讓人欣喜。郝文娟將濱河自行車道當成了上下班的通勤道路。單程騎行40分鐘,一路上望著遠方的藍天白云,近處的水波蕩漾以及周圍的綠植成林,讓她頓感心曠神怡。
另外,解放路、五一路、并州路等主干道,都充分考慮到城市慢行系統(tǒng)的需求,通過綠化帶把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行人徹底分離,道路更加有序安全。這也是綠色出行“熱”起來的一個原因。
從中受益
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積極踐行“135”出行方式:1公里內(nèi)步行,3公里內(nèi)騎自行車,5公里內(nèi)選擇地鐵或公交車。很多人認為,這種出行方式低碳環(huán)保,還能得到鍛煉。
市民侯先生堅持騎行上下班半年,體會到兩點好處。首先,一個月能省下至少300元油錢,出行成本降低。其次,身上輕快許多,痛風(fēng)沒再犯過。
不知不覺間,大家心中的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經(jīng)逐漸成熟,綠色出行的隊伍日漸壯大。少開一天車,不僅收獲了健康,還為緩解擁堵、節(jié)約能源、減少污染盡了份力。好處這么多,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