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垃圾時習慣性地考慮如何分類,在政務大廳辦事恪守“一米線”留給別人隱私空間,乘坐公交車為老弱病殘讓座……在太原,人們用文明舉止共同營造出井然有序的公共秩序,見證了文明之花的綻放。
垃圾分類成習慣
周末的晉陽湖畔,市民結伴游玩,欣賞湖畔美景。
在晉陽里,兩名年輕人買了兩杯咖啡,邊漫步邊聊天。喝完咖啡后,看到周圍沒有垃圾箱,兩人并未隨手丟棄空杯,而是找到垃圾箱后,才扔入“可回收”箱內。
在該景區(qū),多處設置有分類垃圾箱。不少市民將飲料瓶、食品包裝袋和果皮分類投入到垃圾箱里。
“近幾年,政府積極引導,社區(qū)經(jīng)常組織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我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廟前街道桃園二社區(qū)居民馬森說。
文明讓座顯修養(yǎng)
迎澤公園的美景吸引了市民扶老攜幼而至。遠觀湖面,煙波浩渺甚為壯觀,湖邊公共座椅也供不應求。武女士陪著父母走到此處,不由駐足觀望,欣賞美景?!澳棠棠@兒!”看到老人過來,一對年輕情侶站起身讓座,這一幕使武女士特別感動。“我老家是忻州的,大學畢業(yè)后就留在太原工作。這幾年,城市建設越來越好,人們的文明素質也越來越高!”武女士很感慨。
“阿姨您坐這兒!”“大姐,帶孩子坐這里!”27路公交車乘客劉毅常常看到這樣的景象。作為一名上班族,他經(jīng)常在高峰期乘車,遇到老弱病殘等群體,他總是第一時間讓出座位?!肮卉嚿显O置了老弱病殘專座,這是對特殊群體的照顧。公交車司機也通過車載廣播呼吁乘客文明讓座。不光我,絕大多數(shù)中青年人都會自覺遵守文明讓座的規(guī)則?!痹趧⒁憧磥恚拿髯屪呛芏嗳俗匀欢坏淖龇?。
“一米線”已成“文明線”
上午時分,桃園南路的一家銀行里,人們井然有序排隊辦理業(yè)務。排隊的客戶自覺站在“一米線”外,為正在辦理業(yè)務的客戶留出安全距離。
“多年以前,我們還需要時不時提醒客戶注意站在‘一米線’外,但現(xiàn)在,‘一米線’成為人們默認的‘文明線’,已經(jīng)不需要提醒,大家都能自覺保持一米距離!”銀行工作人員說。
在萬柏林區(qū)政務服務中心,來咨詢和辦事的市民絡繹不絕,但大廳內很有秩序。每有市民入內,都會受到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并引導至相關辦事柜臺前。辦理學歷認證的市民王博拿出身份證、畢業(yè)證和學位證等證件,由于證件較多,他不由得看看身后。只見下一個排隊的市民和他保持著“一米線”距離,這讓王博松了口氣。
王博說:“‘一米線’是尊重與謙讓的最低底線,人們自覺地站在‘線’外,看似止步不前,卻是文明素質和道德素養(yǎng)前進了一大步,尊重別人的同時,對自己也是份尊重?!?/p>
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綜合治理和文明宣傳“多管齊下”,城市“硬規(guī)則”與軟治理相結合,太原這座城市的公共秩序文明建設突飛猛進,文明觀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