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在即,大街小巷的洗車行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同時,洗車價格也已經(jīng)漲起來了,商家們表示,節(jié)前有可能“一天一個價”,在此提醒車主們,年前洗車越早越好。(《太原晚報》1月23日)
10年前,洗車、家政、酒店等行業(yè)臨近過年的漲價行為還會引起很多非議,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jīng)覺得正常了——供求關系改變,漲價未必沒道理。
就像過節(jié)加班有雙倍工資一樣,人人都想早點回家過年,自然應該給堅守崗位的人以合理補償。臨近過年,前來洗車的車輛劇增,洗車工的數(shù)量卻在逐日減少,此消彼長帶來供求關系的改變,最終體現(xiàn)到了價格端。本質上看,漲價者主觀上利己,客觀上利人,最終結果有可能互利互惠。在此過程中,價格不僅是供求關系的反應,而且也促進了供求關系的平衡——讓想賺錢的人加入漲價者的隊伍,讓想省錢的人拒絕或減少購買服務——從而使價格不至于過度、長期跑偏??梢?,漲價不是錯,只要法律允許又充分競爭,自由交易就是互利的,應當被尊重和理解。
漲價可以,但必須透明,要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首先,洗車費用必須明碼實價,事先告知消費者,而不能有“先斬后奏”的套路和模糊空間;其次,如果洗車卡過節(jié)期間不能使用,必須在辦卡時聲明,否則就涉嫌違約。這些既是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也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權利與體驗,不應被輕視。進一步說,這也是市場調(diào)節(jié)的本質——價格可以浮動,但不可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