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搞藝術(shù)的,更有相似的經(jīng)歷與瀝血抉擇,以至永生難忘。”采訪牌匾藝術(shù)家邵學軍的時候,這是他發(fā)自肺腑的心聲。
邵學軍出生于1961年,目前是“山西美協(xié)、山西作協(xié)”會員,“山西古牌匾研究院”院長, “北京榮寶畫院”院長。從1979年至今,題匾四千一百六十余,代表作有【五爺廟】、【傅山祠堂】、【喬家大院】、【國防酒窖】、【天宮一號】、【蒙山圣境】。
巧遇大師
邵學軍與牌匾結(jié)緣,緣自1983年5月的一個早晨。
在山東曲阜柏林寫生時,邵學軍與一位老先生同坐在地上,邊畫邊聊。當老先生得知,他到處寫門匾維系學費,很感慨。“太原那里,有許多古匾,不僅寫的好,刻制的也很精良,可惜現(xiàn)在,題字的不會刻,刻匾的又不會寫,有的老師傅,連字也不識幾個。你要是既能寫又能刻就好了?!崩先苏f道。
邵學軍激動了:我視匾如命,一定要做“題字刻匾第一人!”
幾天后,去曲阜文化館看寫生展,幾幅眼熟的柏樹畫,把他驚呆了:一起寫生的老先生,竟然是吳冠中!
放逐心靈
1985年,邵學軍于太原理工大美術(shù)學院畢業(yè)分配,任美術(shù)教師。
教學之余,他騎車看遍了太原市大街小巷的牌匾,逐漸發(fā)現(xiàn)吳老所指的弊病。很多名家題字,做的嚴重走樣,有的筆畫轉(zhuǎn)折生硬,有的干脆劃個圓,就代替原本筆力蒼勁的一個點兒,描個長條,就算是一豎,尤其是銅字,有的安裝錯筆劃,有的安反了偏旁,歪七扭八……
這,不僅把書家題字毀了,也損害了企業(yè)形象。
他暗下決心:我一定要糾正這一現(xiàn)象!
但要想刻好匾,書法是關(guān)鍵!
從此,他埋下頭來,大量臨習諸家法帖。最后,以傅山榜書大字為宗,參以魏碑、黃山谷、顏真卿筆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套路。
在采訪中,他告訴記者,“牌匾,是露天懸掛起來,有一定距離讓人看的。題字,既要有書家個人風格,又要讓百姓認得,還得利于制作,過分纖弱虛筆是無法用的。必須沉著,凝練、厚重、大氣,把筆走到實處,筆筆見功、處處精妙。
他說:“‘雙鉤意匠’圖,須把虛實區(qū)分,飛白取舍,引帶清楚,并筆提煉。雕刻時,須以刀代筆,完全按寫的感覺,準確把握筆意,再現(xiàn)書家韻味?!?/p>
取法傳統(tǒng)
“學書須取法乎上,刻字須吃透古匾”。
邵學軍橫下一條心,去全國各地求師學藝,掌握了古匾制法,并總結(jié)出了幾點心得。首先選用松木、榆木、橡木為主,百年以上拆下的房梁木或門扇,用豬血膩子填縫、刮平。第二,刷五遍大漆作底,陰干打磨后,上三遍桐油亮面。第三,字的刻法有中凹陰刻字、中凸陽刻字,還有刻字心后、將字外底板深切下去一至兩公分,剔平底板托出字法等。第四,字,有貼真金的,有石膏堆鼓描金的,也有描石綠色漆的。第五,底漆色有露木紋本色的、純黑的、佛教蘭的,有書香暗紅的。第六,邊框有刻云紋、回紋、龍鳳圖案的,也有無邊框的。
艱苦創(chuàng)業(yè)
1992年夏天,邵學軍毅然開辦了“邵氏銅字牌匾廠”。
他無論是敲鼓、還是焊接、拋光銅字,樣樣在行,親自當師傅,傳授徒弟們雕刻牌匾技藝,對任何細微工藝,絕不敷衍。
多年潛心研究,不斷改進雕刻刀法,1998年,終于研發(fā)了符合人體120度視覺“立體雕刻法”,讓人在不同角度看起來,都有呼之欲出、真“飛出來”的強烈立體感!
這一重大突破,填補了千百年牌匾史空白,矯正了古人“散點平視”雕刻缺陷,為中華古匾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么多年,邵學軍一腔熱血,獨守匠心。走訪全國各地,到處呼吁,采集大量不同年代牌匾字體素材,開始對泱泱五千年牌匾文明史,進行分門別類,反復細致,總結(jié)性地研究,創(chuàng)作了一套“牌匾榜書體”,并運用“立體雕刻法”,完美結(jié)合,真正展現(xiàn)了牌匾“雄渾厚重,攝人魂魄”的威嚴氣度!
引起注意
有多少書畫家在不懈努力,邵學軍能占一席之地,不得不讓我們注意、不得不思索他的奮斗歷程。
那就是:他認準一條路,全身心投入精神,又有獨立思想!
也因他有著扎實的繪畫基礎(chǔ),又有直接寫榜書大字的功力,所以,幾年下來,邵氏公司從無到有,名聲遠播,邵學軍也名聲大震,真正成為名人。求他題字的人越來越多,有時一天題寫兩三家,而后馬上制作,七八天就能在街上看到。
重任在肩
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人們除了游覽名勝觀得一塊好匾,能帶來美感與莊嚴、神圣與向往。眼看展示漢字神韻的書法題字漸漸弱去,制匾工藝,這門古老文化遺產(chǎn)也將慢慢消失,出現(xiàn)了古今文化審美觀的差異,邵學軍的心情異常沉重。
這,已是一個社會現(xiàn)象,一個文化斷層!作為一名專業(yè)牌匾題字、并親自雕刻的“牌匾人”,邵學軍深知它“不可斷代”的重要性,嚴峻性,緊迫性!尤其在外走南闖北,奔波多年后,邵學軍親身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現(xiàn)狀,看到了各地的“文化保護和特色建設(shè)”,回頭看到本地,既豐富又貧瘠的地理資源與文化差異,感到心痛和不安。邵學軍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運籌帷幄
經(jīng)過很長時間思索,邵學軍注冊了“山西古牌匾研究院”,開始二次進軍。
新聞媒體曾多次采訪報道?!杜曝翌}刻第一人》《學者工匠》《邵學軍攝人魂魄的‘五爺廟’字體》等等收到公眾關(guān)注。。
2019年“五一”,邵學軍被太原市委、市政府表彰命名:“時代新人·晉陽工匠”。
在邵學軍的心里,是說不出的滋味。一種責任感、使命感,讓他選擇了要為民族文化傳承,將自己的心血研究貢獻出來!
我們相信,邵學軍一定會沿著自己的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