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无遮挡毛片一区_亚洲视频无码在线看_永久免费在线看黄片_99这里有精品视频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太原日報報業(yè)集團) >> 今日頭條

精準脫貧 再戰(zhàn)再勝 2019年太原扶貧按下“快進鍵”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周皓 2020年01月09日 06:18

  1月7日,省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工作會議舉行,我省就產業(yè)扶貧、兜底保障、易地搬遷、教育扶貧等重點領域進行新年安排部署。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市在這些“重點題”上的答案如何?成果怎樣?記者昨天了解到,我市立足省城實際、堅持精準方略,扎實開展干部駐村幫扶,脫貧攻堅取得了再戰(zhàn)再勝的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脫貧157個村、15748戶、43375人,貧困發(fā)生率從6.68%下降至0.08%,其中2019年脫貧2個村372戶850人。

  易地搬遷“挪窮窩” 離開窮山溝,搬進“新農村”;這一年,我市聚焦攻堅深度貧困,鎖定3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圓滿完成了7385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建成了20個集中安置點,竣工率100%,實際入住率95%,舊房拆除率93.4%,土地復墾率88%。對1042戶危房和危險土窯洞進行了改造,昔日凋敝落后的貧困村蛻變成今天美麗繁榮的小康村,扶貧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活水平持續(xù)提高,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產業(yè)扶貧“富口袋”

  “陽曲小米”“婁煩山藥蛋”現(xiàn)在可都是電商平臺上響當當?shù)摹熬W(wǎng)紅”產品!我市著力培育以“陽曲小米”“婁煩山藥蛋”為主的綠色農產品品牌,推動健康養(yǎng)殖、設施蔬菜、脫毒種薯等特色產業(yè)快速發(fā)展。陽曲縣重點發(fā)展“10萬畝有機旱作谷子、10萬畝干鮮果經(jīng)濟林、10萬畝中藥材花卉、10萬畝綠色蔬菜”,持續(xù)開展“回村踏青、回村采摘、回村避暑、回村過年”鄉(xiāng)村旅游系列活動,帶動380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600元。婁煩縣圍繞中藥材、優(yōu)質食用菌、綠色蔬菜等七個特色產業(yè),實施特色產業(yè)項目170個,覆蓋貧困戶7500戶2萬人。 我市共建成58座光伏扶貧電站,總規(guī)模106.78MW,已全部并網(wǎng)運營,累計分配收益5982.98萬元,覆蓋157個貧困村和102個非貧困村,惠及1.89萬名貧困人口。

  社會扶貧聚合力 我市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起集“愛心超市”“項目超市”“消費扶貧”于一體的“1+3”社會扶貧模式,探索出社會扶貧的“婁煩樣板”,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扶貧辦的肯定和推廣。針對婁煩山藥蛋產量高、價格低、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買產品、獻愛心、促脫貧”消費扶貧活動,按照高于市場價0.6元/斤的標準,幫助婁煩縣銷售土豆2400萬斤。幫助婁煩、陽曲兩縣銷售土豆、小米、雜糧、雞蛋、核桃、蔬菜等各類農產品2865萬斤,銷售額達7712萬元。

  健康扶貧“治窮病” 生病了有扶貧醫(yī)保來保障!我市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工程,對2628戶5340人貧困人口實行健康扶貧“雙簽約”,貧困人口參加醫(yī)療保險率達100%,“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三保險三救助”等政策累計惠及26.8萬人次,政策報銷比例達到92%以上。陽曲縣縣鄉(xiāng)醫(yī)療體制改革,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的肯定和表揚,其經(jīng)驗在全省推廣。

  教育扶貧“拔窮根” 我市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確保讓每一個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累計補助貧困大學生711名,發(fā)放資助金355.5萬元;資助中職中技、高職貧困學生8432名,發(fā)放資助金1882.1萬元,特別是建成貧困子女免費入學的陽曲縣首邑學校,招收貧困戶子女入學284名。

  駐村幫扶“結窮親” 遇到問題怎么辦?找“第一書記”來解決!目前,市委第29批駐村幫扶工作隊157名第一書記和393名駐村隊員正奮斗在脫貧攻堅最前沿,“一村一隊、一隊三人”全力服務貧困群眾,展開各項幫扶工作,贏得幫扶對象95%以上的滿意率。我市近7000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157個貧困村、1.58萬戶貧困戶,實現(xiàn)了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全覆蓋,確保幫扶單位與黨員干部“人到、心到、責任到、支持到”,幫扶措施效果“到村、到戶、到位”。

  對口幫扶添活力

  我市持續(xù)開展“城區(qū)包鄉(xiāng)、單位包村”對口幫扶,城六區(qū)、綜改示范區(qū)、不銹鋼園區(qū)連續(xù)三年按照不低于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64億元。幫助銷售農產品714萬斤;培訓1.1萬人,提供崗位9300多個,轉移就業(yè)7500余人;幫助婁煩、陽曲縣貧困群眾銷售農產品2314萬斤,銷售額3128萬元;實施惠民項目773個,帶動3208戶9789人脫貧,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活力。

  此外,我市還通過生態(tài)扶貧,聯(lián)動實施造林務工、退耕獎補和產業(yè)富民等幾大項目,吸收貧困人口5134人次,人均增收9670元。 

(責編:馬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