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學生在勞動教育基地熟悉長度單位。
學習不能只有“營養(yǎng)”,還要有“好味道”。小店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樹立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之間建立密切聯(lián)系,將教學活動融入生活,給學生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的不同視角,讓教學更富生活氣息,更受孩子喜歡。
1把數(shù)學課搬到室外
在校內勞動基地,一堂別出心裁的數(shù)學課讓二年級學生饒有興致地分小組做起了數(shù)學研究。
“誰來試試,量一根大蔥,應該用‘厘米’,還是用‘米’合適呢?”
“兔舍的長度,可以一拃一拃地測出來?!?/p>
“舊柵欄用‘步’來走,再算一算,就能知道換新柵欄得用多少材料了?!?/p>
原來,數(shù)學老師劉斌基于“貼近生活實際,走向真實體驗”的理念,依托校內勞動教育特色資源,將課堂搬到種養(yǎng)基地,引領孩子們認識一拃、一庹、一步、一腳等身體上的“尺”,學習基本長度單位,探知估測和精準測量的不同。
同學們一個個像參加勞動教育一樣勤快地動了起來,比坐在教室里捧著書本有了更多的想象、表達和發(fā)揮。
“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長度單位是完全陌生的,還沒有概念。走出教室,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觀察、觸摸、實踐,可以讓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的魅力和價值所在?!眲⒈罄蠋熢谧兏锝虒W方式的嘗試中打開了教學新視野,但也“出了一身汗”地體驗到:把孩子們“放出來”上課,對老師的現(xiàn)場調控和智慧儲備也是一個挑戰(zhàn)。
2小小午餐營養(yǎng)師
“好多同學早盼著學校能提供午餐,那假如學校把這件事敲定了,請你來為大家構想一份美味又營養(yǎng)的午餐如何?”三年級數(shù)學老師張凌霞樹立“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內、聯(lián)結課外”的意識,設計出具有明確驅動任務、以學生為主體的質量單位項目式學習。
“你最喜愛哪些食物?”“最近幾天你中午都吃些什么?”……11名小小調研員帶著問卷,采訪調查各年級學生的午餐情況。
“我的午餐有多重?”每一名同學都帶著數(shù)學疑問,以“克”為單位對自己連續(xù)幾日的午餐量進行分類計算?!胺Q重時,碗或杯子的重量一定要想辦法減掉才對?!毕衽P奶锿瑢W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一樣,學生們在家人的幫助下都收獲滿滿。
轉回課堂,張老師從兒童健康飲食金字塔導入,給出食物營養(yǎng)攝入量標準和“好好吃飯”的指南。在調查匯報交流中,同學們儼然化身小小營養(yǎng)師,分析食物的種類搭配和總量均衡,各小組一再調整修訂,最終午餐設計單的呈現(xiàn),不僅美食薈萃,更融匯了數(shù)學運用、健康教育、語文表達等多種學科的“味道”。
3為太原美景代言
“遙望雙塔似姐妹,松柏常青花富貴……”三年一班的郭一諾和同學合作,在學校公開課上與其他三個小組一一為太原四季美景代言,家鄉(xiāng)美景讓同學們?yōu)橹?、自豪?/p>
語文老師宋婷在引導學生學習以“祖國山河”為主題的第六單元時,瞄準學生核心素養(yǎng),挖掘教材的角角落落,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變“一課一課學”為“大單元項目學習”。她創(chuàng)設立體情境,在時間的縱向打通、場景的橫向勾連中,帶領同學們跟著課文去旅行,用多維評價激發(fā)同學們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找尋家鄉(xiāng)四季之美。翻出相冊里的旅游打卡照,百度一下,去社區(qū)圖書館淘書,跟隨父母去實地感受……同學們在主動探究中各顯其能,爭當太原美景代言人。
公開課上,各小組展示為太原設計的四季明信片,以創(chuàng)編短詩、表演小情景劇等方式,表達熱愛家鄉(xiāng)一草一木、為家鄉(xiāng)名勝新景而倍感驕傲的少年情懷。
“作為教師,要對教育保持新鮮度,經常變換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科的生活溫度,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在生活中學習,又用學習去裝扮生活,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币荒昙壵Z文老師張揚道出了老師們的“共識”。